博物馆的照明设计,是与其本身的归类与定位有关的
博物馆分为四类:社会历史类,艺术文化类,科学类,其它类
不同的博物馆的内容与形式不一,灯光也炯然不同:
譬如,历史类的博物馆,注重历史场景复原 历史陈述,灯光以暖色为主,营造安静,适于教育熏陶的氛围
柏林历史博物馆
科学类的如自然馆,灯光的整体基调,应以贴近自然为主,光色会相对高一些,对于展品的逼真表现,也是非常强调的......
韩国国立果川科学馆
因此,不同的博物馆,因其归类不同,照明应有相应的考虑.
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是:物馆的定位.随着新建的博物馆的增多, 为避免同质化,博物馆建馆时,强调其特点及优势,也很重要.因为特质的差异,其建筑形态,室内配置,展品表现也必不同,照明也会因应而变
山东临沂市东夷文化博物馆-以东夷文化为主题
归类与定位是业主的主张,在建馆时已经确定了。这些主张是一个骨架,它需要血肉来丰满,实施这个工作的就是各类设计师与施工商了.
一般来说,展馆的总体陈列,馆方会组织相关专家,编写展陈大纲,同时,根据展陈大纲,组织,整理,征集,修理展品.
博物馆新馆陈列大纲文本论证会
而各类设计师根据这个陈列大纲,来展开相关的设计.
建筑师因此设计不同的空间形态,功能空间和,文化风格等。室内设计师对空间布置,确定展品摆放,浏览线路等,同时明确不同空间的重点,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等
照明设计师接触项目一般比较滞后,但应通过沟通,充分理解他们的意图,思考如何用灯光将表现,丰富.为照明定下基调
比如,历史题材类的博物馆,主要以展现文物为主,贯穿的主线是人文风貌,以年代或地域等为主,定下浏览线路,在浏览的线路上,以展柜表现珍贵文物,或实景还原历史风貌.....
此时的灯光设计,应以温色调,高显色为基调,表现形式以暗衬亮,对展品精准用光,逼真表现.
历史纪念馆又不一样,譬如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纪念馆,为纪念一名默默无闻却功勋卓著的地下工作者,是一位烈士,他为我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,却鲜为人知,且留下的遗物稀少,这样,这个纪念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文物齐缺,为此,业主和各类设计方想了很多办法:
●通过增加场景,复原历史风貌
●通过多媒体,增加观众互动,营造射临其境的感觉
●通过黑白对比分明的展板,图文说明烈士成长历程,工作的卓著艰辛.
因此,照明也因应变化,主体色温以暖色为主,但在场景区增加一些高色温灯具,营造白色恐怖时期的年代感.....
明确了博物馆的归类与定位了,在充分的沟通的基础上,领悟业主及其它设计师的需求
然后,开始设计,这个工作开展得越早越好!
一般来说,主要有以下几个工作:
一:确定照明基调
照明设计师先会确定照明的基调,这个基调主要是考虑整个光环境的色温,照度,显色性配置
历史题材馆色温以暖色为主,低照度(基本按照<博物馆照明设计标准>执行,营造舒适,安静的文化熏陶环境
由于我们的特征,革命历史馆,要考虑实际需要,在一些区域,空间会考虑高色温照明的应用,营造革命历史环境
文化艺术类博物馆,如美术馆等,照度偏高一些,以利于观众及艺术鉴赏者观察细部,同时,也应考虑光源及灯具的高显色性,以对艺术品真实还原.色温一般会高一些,如4000K左右,这是因为在较高的照度下,相对偏高的色温,便于营造自然,明亮的观赏氛围
中国皇家菜博物馆的暖色,高显基调
上海民生美术馆-高色温高显色,偏向自然的人工照明
二:根据展陈品及文化表现,修订调整
主旨文化,馆藏展品不一样,灯光的基调也会做一些调整.比如成都金沙历史博物馆,作为一个历史类的博物馆,照明基调会以暖色,高显,低照度照明为主,但是,由于馆藏品金器较多,这样,陈列区的照明就应该作一些修订:
●金属器物的展品是光不敏感的物质,故展品的表现照度可以适当提高
●为营造金器的质地,展陈品上适当的反射眩光是可以接受的,可以营造金光闪闪的感觉
又譬如,陶瓷类的博物馆,其展品以陶瓷为主,由于陶瓷表面反射率高,因此,整体空间的照明也应作一些修订:
●整体照度低一些,因为陶瓷器件本身的亮度高,会提高整个空间的亮度
●光色以偏高的色温为主,如3500-4000K,表现陶塑明亮,洁净之感
●采用柔和的面光,而不是窄光束去处理展品,否则,展品的反射眩光会很严重
●陶瓷本身比较亮,背景适当做暗,会有很好的衬托作用
大英博物馆-中国瓷器
三:模拟测试
博物馆作为室内照明要求最高的空间,在设计时,设计师一般都会进行数学建模,照度模拟等.现在用得最多的是Dialux,比较麻烦的是,选用灯具一般比较难提供全部的IES文件,这些需要与厂家做好沟通协调
其次是实际测试,模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毕竟是纸上功夫,最好到现场了解,同时,针对一些复杂场景,进行测试,做到心里有数.
四:根据空间高度,展品表现要求,处理技术难题
每一个不同的馆,其表现的展品不同,出现的问题各不相同,作为设计师,在前期应充分考虑这些问题
首先,我们应了解陈列区的的总体层高,博物馆展陈区的层高一般比较低,大概3米,在这个空间 用灯,是比较方便的,但我们要注意处理如大幅展画,大的场景复原,这些需要很好的洗墙灯与重点照明配合
如果空间在3米以上,甚至更高,展品的精准用光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,高空间照明,需要极窄角度的光,而这种灯具比较难找,而且,在窄光束的副光斑,杂散光也比较多,如果不处理好,展品的层次感就会差很多.
一般来说,12度的光,从天花打下来,光斑要达到了0.7米,如果展品只有0.3米大小,就会有很多余光,如何将这部分光去掉,是一个技术问题
灯光方面,大面积洗墙与小光束灯具,是比较难处理的.
上海鲁迅纪念馆,鲁迅面模窄光束角重点照明
五:根据预算,调节灯具配置
作为照明设计师,很多情况下不得不面对预算的问题.实际在操作项目时,费用超预算是经常发生的事情.一般业主或馆方或有一些计划外的预算,但由于照明是整体项目最后关头,前面的很多项目超支,已经分拔了计划外的预算,而到了照明,常出现预算减少或不足的情况,照明设计师这时会面临既要保证效果,又要降低费用的压力,有时这个压力还非常大!
故照明设计师应事先考虑备选方案,替代灯具等.
六:与多媒体,场景复原,弱电,导览系统等相关人员沟通,解决好衔接问题
多媒体出现的地方,灯光一定要配合多媒体进行控制,屏幕亮了,灯光要暗下来;屏幕暗了,灯光要亮起来
场景复原也会有一些灯光配合控制的要求,譬如场景区的墙面,常常会设计一个场景画,增加整个画面的景深,设计师希望现场实景与画景融为一体,这时,灯光就应该做好设计配合,尤其是场景与画面的过渡区,灯光应表现十分地自然,柔和
弱电控制系统更重要,灯光的控制应该与整个馆体的智能控制结合,这包括控制接口,协议等,应事先做好沟通,并进行测试.........
七:指导灯光调试
博物馆由于展品及场景变化很大,在设计初期,没办法完全确定展品大小,位置.而场景一般在现场做,场景复制一般由艺术家带领设计人员现场制作,一般都不会有罗完整的设计图,故在实际布灯时,只能做一个大概.而灯光安装时,调灯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!
好灯如果没有专业的调试,效果会大打折扣!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.
八:技术交底
项目完成后,相关的设计资料,方案,选型等应做好交底,如安装,维护要求等,除此之外,以下几项目尤其重要,应注意:
●灯具更换或光源更换时的重要参数,如瓦数,光束角,色温,显色性等
●灯具投射的角度与位置,这些是与展品表现完全相关的.在维护及更换灯具时,一定调至原设计状态